清晨的太陽剛爬上山,秦仁貴就帶著工人把一筐筐辣椒、茄子、黃瓜、西紅柿從大棚里搬出來裝上車。按約定,今天是給倉上、西營、雙豐3個學校送菜的日子。
家住白河縣倉上鎮燈塔村的秦仁貴,如今是當地有名的“產業能人”了。3年前,聽說他要回鄉種大棚蔬菜,好多人都不相信,“手上有幾百萬吃利息都用不完,不曉得他還要折騰個啥?”有人甚至懷疑他腦子有毛病。
鄉親們的不解也屬正常。46歲的秦仁貴在外面打拼了20多年,誰都知道他“箱底有貨”,是老鄉們眼里的有錢人。在山區農村,都知道靠種地發不了家,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出掙現票子??墒聦嵶C明,秦仁貴還是回來當起了“菜老板”。
他十七歲出門,當了13年“煤黑子”,從普通挖煤工干到包工頭。當時有句順口溜說:“煤黑子,來錢快,三年系上金腰帶”,秦仁貴不但系上金腰帶,那腰包更是一天天的鼓了起來。后來,礦山整頓,秦仁貴又到西安建筑工地,承攬些小工程干了六七年。再后來,朋友又介紹在旬陽城里開酒店,賺的錢一半在“賬上”要不回來。
2016年春節,秦仁貴跟親友們諞家常,大家說如今出門掙錢越來越難了,家門口又沒有廠礦企業,出門打工總不是長久之策,要是有人牽頭搞產業,也能讓一部分閑散勞力找點事做增加收入。親友們聚一起也就是說說而已,秦仁貴卻從此萌生了回鄉創業,帶動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的想法。
燈塔村座北向南,土質好,光照時間長。以前也有老鄉種大棚菜,效益還不錯,自己為何不試試?這個念頭一閃,秦仁貴立馬把酒店的攤子收拾收拾,去山東壽光考察學習大棚菜種植技術。
“取經”回來,他流轉山地90畝,投入資金三百萬元,申請注冊了“綠佳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”。按人家大棚標準整地建園,雇請挖掘機械兩臺,投工3300個,當年支付機械費和工人工資68萬余元,讓33戶貧困家庭實現了就近務工創收的愿望。這一年,秦仁貴當選倉上鎮人大代表。
到了秋季,第一期7個大棚的灌溉、保溫設施完成,秦仁貴從山東請來了專業師傅指導種植。技術有了保障,反季節大棚菜喜獲豐收,通過政府牽線推介,他的環保蔬菜得到教育部門許可,大部分供應給了當地中小學校。
在一個結滿黃瓜的大棚里,秦仁貴介紹說:“就這個兩畝地大棚,一年毛收入差不多9萬,當初我把幾百萬投到這里面,別人說我瘋了,但我認為自己的選擇還是對的,能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,我還是很有成就感!”4年來,他投入的成本陸續有了回報,15個貧困家庭在公司的直接帶動下實現了脫貧摘帽。2018年,他作為產業幫扶帶頭人被鎮人大評為優秀代表,綠佳產業園也被評為市級園區。
今年,秦仁貴又流轉土地,發展茶園100畝,栽植香椿200畝, 11戶農民以土地入股,進入經營主體,這些長效產業能帶動更多群眾在管護務工中創收。去年,他在經營大棚蔬菜的同時,還搞起了生態養豬,年存欄生豬上百頭,既解決了剩余蔬菜的處理難題,又為改良土壤結構提供了大量農家肥料,達到了循環利用的目的。
自己有錢不算富,帶動鄉親再興業。秦仁貴歷經艱難打拼,成為鄉親們眼中有錢人后,并沒有小富即安,安逸享受,而是踏實苦干,積極探索適合發展的致富產業,在脫貧攻堅路上,以實際行動發揮著一個人大代表的引領作用。
作者:朱明富